沐鸣2平台注册_全产业链布局破解难题

  一年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在河南五大电解铝企业之一的林丰铝电顺利通过验收,吨铝直流电耗降低10.7%。如果该技术在全国推广,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45.75亿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1566万吨。

  即便如此,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林丰铝电依然深陷亏损泥淖。林丰铝电拥有电解铝产能35万吨,年用电量近50亿度,在经历2010年取消差别电价及随后的两次电价提升后,企业用电成本急剧增加。2012年前三个月,林丰铝电月亏损达3000万元,被迫关停全部产能的三分之一左右。

  林丰铝电的困境只是河南电解铝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铝价连续走低以及电力成本高企,国内电解铝第一大省河南的电解铝行业全面亏损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在装备、技术水平、节能等方面代表着当今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河南电解铝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

  为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巡视员刘昱。刘昱指出,当前这种高成本、低价格的不利市场环境下,河南电解铝只能依靠推动全产业链布局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CEI:今年国家将继续大力推进包括电解铝在内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电解铝是几大主推淘汰落后产业之一,而河南又是电解铝大省,目前省内电解铝行业运营状况如何?

  刘昱旻:河南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四分之一,并曾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诞生了国内第一个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规模、装备、技术、节能、创新等方面领先全国,带动相关行业产值3000亿元。

  2012年,河南电解铝总产能420万吨,产量370万吨左右,其中五大电解铝企业产量319万吨,集中度相对较高。并且产能利用也处于正常开工状态,停产以小企业生产线为主。全省电解铝企业由去年的12家减少至9家。从分布来看,全省五大电解铝企业基本按照黄河流域分布,另有南阳市淅川铝业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属于河南电解铝企业中“5+1”中的“1”。

  目前,全国电解铝行业发展欠佳,铝价已经跌破1.5万元/吨,并且还在处于低位震荡阶段。而河南的电解铝问题相对而言更具代表性。大部分企业处于全面亏损、艰难维持生产运营阶段。就前景而言,趋势并不明朗。

  这种行业困境并非完全是由市场因素造成的,更多的是电力成本因素使然。西北地区大规模建设的电解铝企业,电力成本平均每吨比河南电解铝企业低出3000~4000元。与河南自然条件相当的山东,电解铝工业竞争力也明显优于河南,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其电解铝企业自备电比例达到90%以上。

  而曾经一度在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上领先的河南,在当时优惠电价的环境下放松了一体化发展,自备电比例从原来的70%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在取消优惠电价后,出现了全行业的不适应。

  CEI:电力成本是电解铝行业生产成本至关重要的一环,河南电解铝企业自备电情况怎么样?

  刘昱旻:随着前几年关停小火电政策的实施,河南大部分中小电厂关停,剩余的大型火电厂都进入国电序列。虽然大型电解铝企业基本都有自备电体系,但由于不定期检修问题,所以电力供应不稳定,对网电的依赖难以避免。由此推升的电价高企,使得河南电解铝企业用电成本偏高。

  河南电解铝的吨耗电量是全国最低的,每吨电解铝用电13800度,而全国平均水平是13910度,每吨铝节省110度电。但过高的电价已经把这部分优势全额抵消了,河南每度电0.64元,而其他省份平均比河南低0.2元左右,新疆等地甚至低达0.2元左右,所以河南电解铝问题会如此突出。

  CEI:电价提升导致电解铝企业成本高企,政府对此提供了哪些帮扶措施?

  刘昱旻:电解铝问题是河南省工业部门关心的重点问题。整个产业链涉及到全省3000亿元GDP以及更重要的就业问题。电解铝行业问题的核心来自电价成本掣肘,但又不能把电解铝或者电价单独作为一环拿出来考虑,煤、电、铝、铝加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电解铝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电解铝行业用电量占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90%,占全省工业用电量22%~23%。如果电解铝环节出了问题,上游煤、电,以及下游铝加工势必都会受其影响。

  河南去年就一直在研究电解铝解困方案。省政府提出“帮电解铝解困”计划,但因为其中问题错综复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文件,最后提出几项具体办法,包括促成河南5大电解铝企业和煤企签订供应合同、缓交电费、抵税返还补贴等,从去年6月份开始,执行期限为两年。

  CEI:短期来看,这些解困方案能保企业不死或者正常运营,但长久来看,补贴未必能从根本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

  刘昱旻:按照电力所在行业成本计算,企业每度电成本降低0.1元,吨铝成本降低1400元,就能够帮助部分企业实现收支平衡,不至于被市场完全打垮。

  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政府无力支撑长久补贴,但又不能眼看着省内整个电解铝行业被市场活活勒死,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短暂输血方式,保证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基本运营,帮助企业挺过难关。因为电解铝行业具有特殊性,一旦关停部分产能,等到市场好转以后再次开启,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我们希望借此帮助企业渡过短期的难关。

  CEI:国家近期一直重点推动兼并重组,小而散的企业不利于形成合力,如果把河南省电解铝企业兼并重组为一至两家大型电解铝甚至是煤、电、铝一体化集团,能否更好地适应当前行业形势?

  刘昱旻:在当前形势下,单纯电解铝企业的横向重组已经毫无意义。几家电解铝企业捆绑到一起,丝毫不能解决上游生产资料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难题,也不能解决下游铝产品需求不旺,以及无序竞争带来的价格过低的问题。

  电解铝行业步入当前困境,核心问题在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纵向兼并重组可以作为当下的一种出路,即煤、电、铝、铝加工一体化战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从产业链上游来看,企业自备电厂能够适当降低电价,缩减生产成本;从产业链下游而言,铝产品深加工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缓解行业困境。

  但现实状况下,每生产一吨铝都要亏损2000元左右,基本没有上游或者下游企业愿意对电解铝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谁都知道电解铝企业是个沉重的包袱,甚至部分已经建立起煤、电、铝一体化布局的企业集团,会选择性关停电解铝产能,转而直接进行煤炭交易。从主管部门角度来说,当前主要任务就是严格控制产能,促进煤、铝实现捆绑联动,从成本方面增强稳定性,避免因为煤炭价格大幅波动而影响电解铝行业。

  CEI:由于相对成本优势,国内电解铝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西部产业转移现象,这一现象既实现了短期内企业盈利,又符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宏观政策。你如何看待电解铝“产业西进”现象?

  刘昱旻:河南电解铝企业,尤其是五家大型电解铝企业基本不存在落后产能。现在国际主流仍在应用的电解铝200kA以下的电解槽早已全部淘汰,除了部分企业还有280kA电解槽,其余都以380kA甚至更高的电解槽为主,这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处于先进水平。

  所谓产业转移,核心在于利益最大化,从东部转移到西部人力成本低廉、资源密集的地区。河南电解铝企业也有部分选择了向新疆转移。铝行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从当前形势看,河南电解铝因为电价问题发展受挫,所以部分企业选择西进,大批资金、技术投入到西部电价相对低廉的地区,或许短时间内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但从国家利益来看,西部的电价优势毕竟难以长久维持,这是“西进”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另外,电解铝西进还要面对运输及人力成本高、水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集中释放,西部的相对优势不再明显,西进的电解铝企业又会遇到新的瓶颈。

  此外,西部短期内所谓的优势,也对中东部地区的先进产业造成了冲击。无论从技术、人才建设还是上游资源储备、下游产品辐射区域及运输成本等方面讲,河南电解铝产业都有相当大的优势,部分企业向西转移,短期内由于电价成本低廉带来的成本降低,会以价格优势对河南地区电解铝企业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对于中小企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CEI:从政策而言,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手段限制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作为行业大省,河南如何平衡电解铝行业的能耗和发展?

  刘昱旻:电解铝本身的确属于高耗能产业,这是由电解铝的工艺本身决定的,全世界都没办法改变这一既定现实。

  但从长久来看,铝行业可能更接近于绿色行业。首先,铝制品耐用程度高、回收利用率高、回收耗能低。铝制品普遍寿命能达到20年以上,回收再利用时,回收利用率能达到90%,并且可以多次回收利用。和钢铁等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其次,铝合金制品相对比同等钢材轻很多,如果一辆汽车能大部分用铝合金来制造,其所耗能源会大大降低,更有利于环保和节能。美国相关专家曾经通过相关研究认为,铝合金制品代替钢铁是国家战略上的重大“减重工程”,其所带来的能源节省远远超过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维持河南省电解铝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唯一出路还在于推动战略重组。完善提升“煤—电—电解铝—铝加工”和“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的产业链条,实现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由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企业参与的整合重组,给技术指标先进、节能减排突出的骨干企业配置煤炭和铝土矿资源,鼓励企业发展煤、电、铝一体化。

  此外,严格控制冶炼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充分发挥电解铝现有规模优势,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水平铝合金和精深加工产品,争取在2013年底,全省70%的电解铝液直接转化为铸坯、铸件,铝加工产量达到7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