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平台怎么注册_人民日报: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为何还在新上项目

材质轻、性能好、可以回收再生反复利用,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本应该大有可为的电解铝产业,如今却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淖,让业内人士深感看不到未来。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电解铝产能达2600万吨,实际产量为2027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8%,而这已是2008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利用率最高的一年。数字显示,过去五年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均未超过75%。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电解铝产量应为2400万吨。“如今我们已经提前5年达到这个目标,有近30%的产能处于过剩。”中国铝业公司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秀富表示。

在近几年国际铝价一路下滑、而占生产成本约45%的电价却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恶性竞争加剧,行业全面亏损。

据了解,自2011年8月以来,电解铝的销售价就开始低于生产成本出现倒挂。2012年,全国电解铝平均销售价格为15636元/吨,平均生产成本为16200元/吨,全行业亏损面达到93%。去年底电解铝价格刚刚稍有好转,今年一季度,铝价便再度下挫,目前已跌破15000元/吨,行业亏损面继续扩大。

作为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铝生产企业,中国铝业公司2012年巨亏近百亿元。地方企业同样不容乐观,在电解铝大省河南省,2012年仅存的12家电解铝企业中,不但没有一家盈利,更有3家企业直接关门停业。

电解铝产能过度扩张不仅威胁企业的生存,还拉动了上游氧化铝的产能膨胀,进而又拉动了对铝土矿的巨大需求。我国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不足全球总量的3%,消耗量却已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国内铝土矿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只有依靠进口。2011年、2012年,我国进口铝土矿连续两年超过4000万吨。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威胁着整个中国铝工业。

“需要警惕的是,就在我们谈话的同时,仍然不断有新的电解铝项目在建设,电解铝产能过剩有扩大的趋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说,电解铝行业如果按照现在的产能在运行,过剩还算可控,但如果放任新建产能建成投产,风险将更大。

2012年我国铝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近25%,主要集中在电解铝行业。而整个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可见,在铜铅锌等行业投资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经营十分困难的铝冶炼行业投资热度仍然较高。

有专家统计,随着电解铝产业向电价更便宜的西部转移,目前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区在建的电解铝产能还有800多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建成,而中东部高电价成本地区的产能又无法及时退出,产能过剩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扩大“绿色铝”应用大有可为,适时收储有利于缓解困境

电解铝全行业处在煎熬中,但在文献军看来,电解铝的产能过剩属于阶段性过剩。一方面,虽然产能利用率不到80%,但近几年在逐步提升。过去5年,电解铝产能年均增长9.5%,产量年均增长13.7%,产能增长速度低于产量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国内对铝的需求较大,产品销售情况尚好。目前统计库存约130万吨,全社会电解铝库存估计在200万吨左右,相对2000多万吨的生产和销售而言还算正常。

相对于其他“绝对过剩”的行业而言,由于铝有质量轻、耐腐蚀、可回收等诸多优良性能,在铝的使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里,实际上是节能减排的绿色金属,在交通、机械制造、建筑、电力电子等行业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可以通过促进铝的应用和消费,在“少生产一点”的同时“多用一点”,来化解产能过剩。

文献军表示,扩大铝的消费还大有可为。以载重车辆为例,目前我国载重挂车保有量约300万辆,虽然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其燃油消耗量却占汽车燃油总消耗量的25%以上。降低载重挂车重量,是交通领域实现减排的必然选择。如果根据发达国家目前的实际情况,将我国现有300万辆载重挂车的70%改为铝制挂车,一年可以减少燃油消耗7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0万吨。同时,比如普通运输车可载100吨货物,全铝挂车由于自重轻,就可载重110吨。这就在不增加油耗和排放、不超载的情况下,提高了运输效率,可谓两全其美。

目前我国人均铝的消费量约为15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25公斤的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价格偏高是影响铝的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

“而现在铝价处于低位,正是扩大铝在交通车辆轻量化、推动电力行业以铝节铜等应用的最佳时期。”文献军表示,国外通过立法规定载重车的燃油标准并严格禁止超载,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铝挂车。建议我国政府出台有关支持政策和法律,扩大铝的应用,充分发挥铝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

适当增加铝的储备也是“疏”的重要方面。国家物资储备局曾在过去几年行业低迷时启动收储电解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困境。“存铝就是存能源。”文献军表示,以当前200万吨铝的库存来计算,就相当于储备了1120万吨的煤,或者相当于存了780万吨原油。因此,国家储备在合适的时机制定收储计划,不仅有利于消化一部分产能,促进资产保值增值,也能够树立市场信心。

遏制新增产能需从遏制地方投资冲动入手,应建立产能退出补偿机制

尽管扩大铝的消费前景不错,但并不意味着对当前的产能过剩可以高枕无忧。受城市化水平、产品结构、成本、产品技术含量、消费理念等的影响,靠扩大铝消费来化解产能过剩仍是一个长期过程。但电解铝产能增长的势头却“不等人”,风险累积的速度也很快。由于投资规模大,一旦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的亏损情况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后果更为严重。

实际上,铝工业发展最快的这十多年,也是国家对电解铝行业调控最严厉的十多年。然而,却出现了越调控投资越猛、越调控产能越大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电解铝项目的偏爱。电解铝投资体量大,投资门槛低,也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因此有些地方不管有没有资源和能源条件,都把电解铝当做支柱产业来发展。

统计显示,2003年以来,全国新增电解铝产能2100万吨,大多数是未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规定核准的。地方政府在电价、税率、土地价格、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电解铝项目优惠,为了规避调控,不少电解铝项目甚至以“节能环保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面目立项建设。

在“疏”的同时,尽快“堵”住电解铝产能进一步增长,已经迫在眉睫。“就像治污一样,一定要把排污口堵住再来治理,否则你这边治理着那边继续排着污,就徒劳无用了。”文献军说。

要化解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各方建议的第一条都是控制总量。应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400万吨产量目标和我国铝的消费增长速度来引导产业发展,使产能增加与实际消费相匹配。

问题是如何控制总量,从目前的情况看,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遏制上马电解铝项目的冲动。一方面要让土地、金融、环保这三道闸门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违规上马的项目,要加强问责。“问责不是问企业的责,企业没有决定权。问责是问地方政府的责,一级问一级。”文献军说。

此外,可以从电解铝的“命门”——电价入手,实施差别电价,调节产能。“电价变化1分钱,就影响铝的成本140块钱。”赵秀富说,“企业再怎么提升技术加强管理,也难以弥补电价变动带来的成本变化。建议对符合行业准入的电解铝项目给予合理电价,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做到有保有压。由于成本的差异,不符合条件的产能不退也得退。”

为尽快消除企业退出障碍,文献军建议,国家建立中东部能源成本高的地区电解铝产能退出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给予东中部产能退出支持和补偿,或仿照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对退出市场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也被认为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电解铝行业由于受制于原材料本地化等特点,兼并重组的势头并不如钢铁等行业那么明显。对此赵秀富提出,应加强国家在金融、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中铝等龙头企业作为铝产业整合重组的主导企业,把违法违规产能作为被整合对象,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从而优化产业整体布局。

2012年,我国电解铝市场需求量为1910万吨,按照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预测每年递增7.8%,到2015年国内铝的消费量约为2400万吨左右,与当前的实际产能相当。“现在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应把疏堵并举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一项战略。”文献军说,“更关键的是当前要堵得住,一定要把产能增长速度降下来,否则我们所有的措施都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