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代理注册_用 “好匠”必先造好“匠”
仿佛一夜春风,也如一场及时雨,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出台,提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成为工业企业特别是我们有色企业造“匠”并用“好匠” ,实现“工匠精神”落地的行动指南。
近几年来来,随着新常态之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的有色采矿、冶炼及加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用高工资高福利进行招聘,却总是应者了了,有的即使招聘进来却因技术欠缺或者文化、环境不适应而选择离开。可以说,目前“用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奇缺,成为有色行业及行业外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资料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技能劳动者的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存在1.5∶1以上,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等这些“好匠”的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甚至达到2∶1以上,全国总的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我们有色行业的很多企业供需矛盾同样突出,造“匠”特别是造“好匠”任务繁重。
为何在我们的咱们的出现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其原因就是我们旧有的人才观所造成的。在我国现行社会体制下,我们的企业都把大学本科生以上的人等同于人才,把大学文凭等同于体面工作,还有的甚至是把考上大学当做“入仕当官”,而把技校或职高看做是那些考不上大学才去的地方。再加上现实中一旦成为技工,其未来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都过于狭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第一线,整日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加班,要地位没地位,要收入没有好收入,且“双手油污、浑身汗臭”,这样的工作谁愿意去干?这就是为何一个月薪不到4000元的公务员岗位能吸引数百甚至上千大学生的争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却无人问津的原因了。在如此的观念和社会环境下,哪里会有工匠的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呢?
有色行业是一个大的行业,是需要多种多样人才的。其中既需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高级管理者,更要有高素质的“好匠”等掌控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等高技能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大批的“好匠”代表的就我们国家有色金属行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据《中国有色金属报》6月27日报道: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企业时,重点强调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他的这番讲话,说明了国家已对产业工人劳动的重视和对中国由“制造大国”进阶为“制造强国”的渴望,也印证了前不久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对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的及时性和紧迫性。习总书记的话,也同时引发了大家如何造“匠”和发现“工匠”的广泛热议和反思。
记得一首歌的歌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句歌词用到我们有色金属行业工匠成长身上也是如此。可以说,目前我们有色行业的“好匠”不常有,就如同稀缺的伯乐一样。这些“好匠”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其实很简单,那就需要“造”!如何“造”? 万科集团的创始人,王石先生说的很明白:“中国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缺少一种东西,就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但是我们缺失了”。在王石看来,“应该让一种新的文化——东西文化的结合往前走”,说白了就是要营造有色行业“匠”人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氛围,模糊“蓝领”和“白领”之间的沟壑,模糊文凭和能力的界限,在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对社会观念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从而重视技能、尊重技工;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加我们基层一线员工等这些技工群体的收入,让重体力工匠工资高也一样成为“国际惯例”,而且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只有这样,愿意当技工的人才才能得以保证。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要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突出的六大举措,消除技术工人成长路上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做“好匠”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看得到当“工匠”的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技工荒” 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从而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